“焦糖布丁”你妹!
王福强
在产品以及营销领域经常听到一个词儿叫“焦糖布丁”理论,说的是,顾客买你家的电钻,不是真的需要电钻这个产品,而是为了在墙上钻个洞。 假如他是超人,能用手指头戳一个洞出来,那么,他也不需要电钻这个产品。
也就是,顾客买你的产品,其实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(达成某个目的), 产品本身不是目的。
这个理论正式名称叫Jobs to be done,也就是“需要完成的工作”。
也不知道哪个大聪明把Jobs to be done先首字母缩写为JTBD,然后再用拼音搞了个联想,弄出来个焦糖布丁(jiāo táng bù dīng)理论,这tmd跟学渣背单词搞的小抄有啥区别?
最搞笑的是,tmd还流行起来了。
试问下各位做产品或者营销的同学,你们真的理解这“焦糖布丁”到底怎么来的嘛? 这中间绕了起码3层…
你们不是天天声称Don’t make me think吗?
我不think,我都搞不清楚这焦糖布丁跟jobs to be done怎么挂钩上,更搞不清楚这焦糖布丁跟它所谓的理论背后的内容怎么挂钩上。
也怪不得有人讨厌简体西文,学渣话语体系的东西(还tmd自诩叫说人话),能学到啥真材实料啊,都是套了又套,把你绕晕了正好可以浑水摸鱼?🤣
今天正好刷到一个短视频: 「换一种说法的不同结果」
以前土匪抢劫,抢劫这个词儿不好听,所以改叫劫富济贫;
流氓杀人呢,杀人也不好听,所以改叫替天行道。
大概就是这么个生态吧~
补充内容:
有人说,焦糖布丁这个术语就跟爱马仕或者保时捷一样,只是社交货币或者meme那样的效用,这个我当然知道。
但这篇文章是要深究这个词儿背后到底怎么来的,所以,不是借这个词儿扯淡。
我现在不喜欢聊天,因为大部分聊天都是扯淡,对面那个人干没干过,有没有真材实料,几句话就清楚了。 我现在更喜欢跟有切身经历、真正做过事的人聊,而不是为了什么情绪价值互相吹牛逼。
扯淡很容易,做事则不然。
只是呈个口舌之快,又有什么意思呢?
毕竟, “言多生嫌,福过招灾”
开天窗,拉认知,订阅「福报」,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。
